糯米酒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酒,至少已有九百多年的酿饮历史可靠的股票融资账户,唐代和宋代有不少典籍都有记载。
01
追溯历史
唐代李肇著《唐国史补》中有“岭南灵溪博罗酒”之说。宋绍圣元年(1094年),苏轼被贬至惠州,村民们为了欢迎他并且以酒招待。后来苏轼在惠州呆了数年,不仅喜欢喝这种酒,甚至还会酿制。他在惠州写的《酒经》写道:“南方之氓,以糯与粇,杂以卉药而为饼……酿者必瓮按而井泓之,三日而井溢……”就是在讲述酿酒的过程,其中酿酒的用材、酒饼用量与使用时间、成酒的全过程,与今天糯米酒的酿造方法同出一辙。另外在宋朝罗大经的《鹤林玉露》“唐子西在惠州,名酒之和者曰‘养生主’,劲者曰‘齐物论’。”将惠州酿造的低度酒称为“养生主”,这种低度酒就是糯米酒。
02
展开剩余70%传承发展
到了清末,惠州的酿酒业逐渐发展,一度有九家酿酒作坊,酒饼的制作也是这时产生的,用米粉、白泥、中草药粉为原料,与空气中的微生物结合、培养而成。虽然这种酒饼比起以前是一种进步发展,但是因为时代的技术限制,酒饼菌种杂质多,出酒率较低,品质也不稳定。经过千百年的世代相传,惠州糯米酒早已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,不仅是产妇月子里的食品,也是各种喜事时赠送亲友的必备食品。
惠州糯米酒延续传统酿造工艺,以当地所产的大米为原料,经历选米、浸泡、蒸饭、拌酒饼、糖化发酵、淋米酒、陈酿、压榨、澄清、炙烤、澄清等十多道工序酿制而成。色泽透明清亮,口感甘醇绵厚,芳香甜润,延续了传统的风味与特色,并且在保持工艺的前提下,完善酒饼配方、改进酿造工具等。
03
制作工艺
选料时选取晚造糯米和从深井取出无污染的水,把糯米淘洗干净,加入井水浸泡12个小时,等到白净的糯米吸足了水分,变得松软。随后上锅蒸制,蒸熟后把糯米饭取出放凉,待糯米饭在32℃左右不烫手心时,加入酒曲拌匀,酒曲的量通常是根据经验来把控。将拌好酒曲的糯米放入缸中发酵3到6个月,这个过程需要将缸口密封好,避免与空气更多的接触。
等发酵好后,打开酒缸取出酒液和酒糟,装入酒箩压榨,让酒与糟分离。将分离出来的糯米酒被装入肚大口小的酒坛中,封好口后,集中堆放。在上面撒满金黄的谷壳,慢慢焚烧,因为不能用明火,为防止谷壳燃烧,每隔一段时间必须喷水。经过60个小时的慢火炙烤,等到坛中的酒变得更加香醇,淡黄色的原酒变成褐红色即可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可靠的股票融资账户,侵删。
发布于:福建省